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小侃财经,(https://xueqiu.com/2156542232/228530458)
生命不息,追求不止。纵观人类千年文明史,仿佛一段与天斗、与地斗的不倦探索史。埃及金字塔、万里长城等奇迹令人望而生叹,21世纪火星探测、深海遨游,更是上天入海,无所不能。除了对外界的探索,人类对人体自身的探索也从未停止。
近年来,生命健康领域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方向。有科学家曾提出“人体4S店”的说法,即把人体看作一辆汽车,器官、肢体好比“零件”,零件一旦损坏,可随时更换,保证汽车长久跑下去。这一理念与现代医学中许多已有的治疗方案完美契合,如心脏移植、肝肾脏移植。
而有着超高难度系数且争议极大的“换头术”,更是医学史上了不起的实践探索。
换头术,全称“头部移植术”,其第一次探索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早期。前苏联科学家弗拉基米尔·德米霍夫不顾医学禁令的反对,在莫斯科郊外进行了大胆尝试——“双狗头”实验。
据《生活》杂志中《俄罗斯双头狗》(Russia two - headed Dog)一文记录,德米霍夫的两个实验对象:一只是9岁的小母犬Shavka,另一只是成年德国牧羊犬Brodyaga,按实验计划,Shavka的头和前腿将被移植到Brodyaga的身体上。在前苏联记者的镜头下,术后的双头狗都能正常呼吸、活动,并同时舔食碗里的牛奶;有趣的一幕是,第二个头总想去咬第一个的耳朵。然而,好景不长,两只狗仅存活了4天,便死于手术并发症。
德米霍夫的实验虽以失败告终,但其大胆的尝试激励了一大波研究者参与其中,一时间,鼠、狗等接连出现在换头术的实验中。
不过,全球首例真正意义上的换头术,发生在中国。该手术由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任晓平教授于2016年带头完成,实验对象采用与人类有着高度相似性的猴子。同为灵长类动物,猴子大脑与人类大脑在进化上最为相近,参考意义重大。
任晓平教授
据悉,这场换头手术共耗费约7000万人民币,历时近18个小时,无论是肌肉组织,还是细小血管,任教授的团队都努力使之恢复到原始的状态,争取做到万无一失。
然而,意外还是发生了。由于手术过程中未能顺利连接二者的脊髓神经,猴子的脖子以下躯体部分皆陷于瘫痪状态。根据神经科学家塞尔焦·卡纳韦罗在《国际神经外科》上发表论文,“换头手术最大的技术障碍,即连接捐赠者与接受者的脊髓。”
术后苏醒过来的猴子,其脑室依旧可以从身体获取供血,嘴里还时不时发出痛苦“吱吱”声响,似乎预示着结局并不乐观。令人唏嘘的是,出于人道主义关怀,猴子苏醒20小时后,实验者最终为它注射药物实行安乐死。
实际上,换头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,更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伦理话题。对此,任晓平教授认为“有争议不奇怪,没有争议才奇怪。有争议就把它放到争议的层次,我们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。”业内人士也表示,该技术若取得突破,将很有可能为肌肉萎缩症、四肢瘫痪等人群带来希望,长远来看,更为人类不倦追求的长生梦想再加一码。
细数人类在生命探索路上收获的珍宝,除了有换头术这类略显大胆的操作,也不乏诸多普适性的研究成果。
援引复旦科普团队时光派资讯。2013年由哈佛大学实验室中,就发现的一种用于激活细胞的能量分子(目前在高净值人群中复购率极高的复合补充剂“赛乐瑞”核心成分之一),或为大众打开一扇良性抗老大门。《Cell》《Science》发表研究显示,补充该分子一周后,老龄生物体的线粒体稳定状态等活性指标回到幼年水平,一度成为学界、商界关注焦点。
进一步的研究表明,细胞作为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,其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,而赛乐瑞正是通过焕活老龄群体的细胞活性,从而增加生命里程。
2016年饱受老龄化困扰的日本率先将细胞能量激活技术落地,并于2018年正式列入食品清单中。此后添加了Cellerator细胞活化专利成分的第四代成果’赛乐瑞’复合补充剂,更是火到国内,在高净值人群中大受追捧,依托国内成熟物流体系,如今在京东国际上也可任意获取。
此外,世界首富、亚马逊创始人杰夫·贝佐斯也盯上从细胞层面干预老化技术,斥资30亿美元投资生物科技公司Altos Labs,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序列进行修改,使成熟体细胞逆转为多功能干细胞。当然,目前这一技术目前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,尚未完成临床试验。
作家郭沫若曾说过“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,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,是我们人类精神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。”科技的每一次细小的突破,都是在为造福大众、延长人类寿命而悄悄蓄力。
然而,正如任晓平教授所说,每一次挑战性的技术诞生之初,社会争议不可避免,基因编辑是如此,换头术亦是如此。
技术的浮沉飘摇下,时间会证明一切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