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读史要略】(43)李悝:中华第一次成功变法

【读史要略】(43)李悝:中华第一次成功变法

李悝的变法成为时代的潮流,从而形成了“蝴蝶效应”。他的变法思想,几乎被当时各国封建统治者所接受,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。

李悝变法有所成就之后,建议魏文侯走上扩张之路,他的首选目标就是西出击秦。公元前419年,魏国西渡黄河在少梁筑城,建造进攻秦国的军事据点。西进过程中,遭遇了秦军的有力抵御。这时,李悝和大夫翟璜向魏文侯推荐了名将吴起,并被任命为魏军攻击秦国的主将。公元前413年,吴起率魏军在西河战场战胜秦军,冲破秦军西河防线。随后,吴起直扑秦国进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,秦国举国震惊。随后,吴起指挥渡河的魏军陆续占领了王城、合阳、阴晋等城。吴起向北还夺取了戎狄少数民族的大片土地,魏文侯在此设置了上郡。魏国又占领了陕,控制了西方与中原交通的黄金通道。自此,魏国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八十年。

关于魏文侯与李悝,历史上还有一段著名的公案值得重温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这个公案是文侯与李克之间关于征求“良相”的对话,然经后世史家考证,这段话实是太史公笔误,其实为与李悝的对话。全文录之如下:

魏文侯与李克(悝)曰:“先生尝有言曰:家贫思良妻,国乱思良相。今所置非成(魏成)则璜(翟璜),二子何如?”对曰:“卑不谋尊,疏不谋戚。臣在阙门之外,不敢当命。”文侯曰:“先生临事勿让。”克(悝)曰:“君弗察故也。居视其所亲,富视其所与,达视其所举,穷视其所不为,贫视其所不取,五者足以定之矣,何待克哉!”文侯曰:“先生就舍,吾之相定矣。”

关于李悝,司马迁曾评论说:“魏用李悝尽地力,为强君。”班固称李悝“富国强兵”。李悝变法使魏国走上富强之路,是中国变法之始。随后楚国吴起变法、秦国商鞅变法,都在继承和发展着李悝的变法实践,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中华三千年政治史,鲜有完全成功的改革。即便商鞅的改革曾经缔造了强大的秦国,但因为其采取了与李悝背道而驰的“富国弱民”、“穷兵黩武”的原始军国主义政策,从而使秦国成为昙花一现的短暂暴政,而且商鞅自己也成为改革的悲壮牺牲品;而另一位改革家吴起,在楚国的改革也是半途而废且身死于国,也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改革。独他们的老师李悝成功地推行了改革,不但奠基了魏国百年霸业,而且李悝本人也善终于朝。而分析李悝改革的成功,原因有三:其一,有明君魏文侯的强力支持。魏文侯不但深具忧患意识,而且善于从战略上观察形势,采取了一系列笼络人才、文化渗透的正确决策,为李悝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舆论支持,于中央集权体制下,这一条尤其关键;其二,李悝本人,因长期在地方为官,且处于强敌前线,非但了解民生民情,而且知军知势,因此其改革的内容切中时弊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。李悝之成功推行改革,正是韩非子所谓“宰相必起于州部,猛将必发于卒伍”的现实注脚;其三,李悝的改革,正是春秋战国之交,形势逼人,在处于“四战之地”的魏国,时无论魏国王室贵族,还是普通百姓,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,加上魏国本身的文化多元性(交通便利,各种文化交融机会较其他国家为多),从而使得改革的阻力较少。而中华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功变法,亦将为后世包括今天的改革,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。另外,李悝让魏文侯通过观察大臣“身边亲近的人”和其“对待财富”、“对待官位”、“对待贫穷时的不为不取”等五条原则,成为历代君王大臣考察干部人选的最佳标准,可谓深得用人之道。

温馨提示:

阅读是一种成长,转载是一种智慧,分享是一种美德,所以赶紧分享朋友圈吧!

本文编辑:茹洋

编审:马静

版权声明:“北京信息网”所推送的文章,除非确实无法确认,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。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与您共同协商解决。联系方式:13269025758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

珍选捞汁青稞面条

365体育ios 07-14

十大世界最贵的饮料排名 10款全球高端饮料盘点→MAIGOO生活榜

365体育ios 07-28

逗游游戏宝库

假的365不让提款怎么办 08-04

台湾支持哪些信用卡(台湾旅游信用卡)

365体育ios 07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