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携手珍惜生命基金会“童心项目”,成功助力10余名先天性心脏病(以下简称“先心病”)患儿完成规范治疗,康复出院。这些曾因疾病孱弱的心脏,在精准医疗与公益力量的双重护航下,重新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律动。
规范治疗 为先心患儿开启康复之门
暨南大学护理学院院长、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晓慎主任医师指出,先心病在中国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7‰-11‰,每年新增病例约12万例,在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中占据首位,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。然而,随着医学的进步,手术治疗已成为先心病患儿康复的重要途径。
“规范诊疗是破解先心病难题的关键。”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中心主任谢少波主任医师强调,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过规范的手术方案、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疗,都能够重获健康。
基金会助力 切实减轻患儿家庭负担
珍惜生命基金会由全国政协常委李家杰博士发起,专注先心病救助领域十余年,累计资助超70000名患儿。
今年3月初,“童心项目医院模式”救助项目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落地实施。目前已成功助力10余名小病友顺利完成手术。
值得一提的是,每名患儿平均可获得最高2万元的资助。对于多数先心病患儿而言,治疗费用在经过医保报销后,个人支付的部分再由基金进行资助,部分患儿甚至能够实现“零费用”出院,切实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。
据悉,基金会的救助对象主要聚焦于年龄在0至18周岁(不满19周岁)的患儿,所涵盖的救助病种范围极为广泛,既囊括了绝大多数常见的简单先天性心脏病,如房间隔缺损、室间隔缺损、动脉导管未闭等;也涵盖了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,像法洛四联症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。
申请资助流程
1、接诊:家长和患儿携带检查结果,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血管外科门诊挂号,接诊医师评估有手术指征、符合救助条件后,指导家长填写救助基金申请表、准备相关材料,同时等待住院床位通知。
2、住院:住院后,交齐救助基金申请表、相关材料。按常规医学诊疗流程,完善术前检查,接受手术治疗,术后康复治疗。
3、出院:出院结算时,经过医保报销后,剩余的个人支付部分由基金资助,最高2万元人民币/例。并按要求交回相关材料和结算票据存档,完成救助。
欲进一步了解项目详情,请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血管外科门诊挂号咨询。